Loading… 雨时呓语 _TOM段子
正文
Qzone
微博
微信
雨时呓语
2018-05-03 04:10 有意思吧   

 

 

我常常会想,人诞生究竟是为了什么?在那些可预见的人生模板里,是延续下一代,买房买车,工作退休。我一点也不排斥结婚,对于孤独有恐惧,从小就喜欢开着电视作乱的我,总是希望有人陪伴,最好还啰啰嗦嗦。买房呢?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,都几乎让我以为买房不是为了生活更快乐,而是变成了生活本身的目的。

 

我想了一个例子,来探测我内心对买房的态度。我想如果让我忍受五年每天早上早起半个小时,只为了走路去地铁站省下那一块钱的公交车钱,过这样的日子,五年后有机会付下房子的首付,问自己愿不愿意,我自己回答,我不愿意。最终能买下房子,去住它的喜悦,能盖得过之前为其忍受的漫长的痛苦吗?我不确定。

不过,我知道人的想法总是会改变的。如果为了家人,为了谋求某种目标达成式的仪式感,也会去那么做的吧。就像以前,我一直认为,如果人要工作,那肯定需要这个工作有价值,有挑战性,让你有成长的空间,似乎就很好。

但是后来,我又觉得每天准时上下班,上班的时候能够混混水摸摸鱼好像也不错,有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情,也有时间可以走神。

后来,在一位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看到两个词,一个叫“体验自我”,一个叫“叙事自我”。当需要对一件经历的事情做判断时,体验自我的依据是经历这件事情时每时每刻的体验,而叙事自我的依据是高峰体验和终点体验的平均值。我突然明白了,我就是一个相对来说更关注体验自我的人。我是一个不能用事后成就感来麻痹过程中的痛苦的人。

想起来,高三有段时间整个都非常压抑,觉得整个世界都满是虚空,每天都会想为什么我的生活要这样过呢。那时闺蜜还很喜欢五月天,还称他们为“可爱的大男孩”,用五月天歌曲的一句台词形容,她现在的日子是“生存以上,生活以下”。

我总是会记得一些旁人不会注意到的细节,又常常忘记所有人都记得的重大事件,所以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经常一个人自说自话,又经常失忆。那阵子有一次回家,一个下雨天,大概是很久很久没有回家了,我和发小见了一面。

我记得自己说,“这样多好啊,可以和你见面。我才意识到,时间是应该这样过不是吗?我为什么要过那种一日又一日重复的苍白的生活呢?”如果我勇敢一点的话,我应该在此刻幡然醒悟时马上掀翻这生活不是吗?但是我不是那种人,我也没有。

我一直是循规蹈矩,按部就班,一步一步活过来的不是吗?在读高中之前的暑假,一次到邻居家做客,那时候我刚知道考到了哪个学校,我刚刚有了一点,成为一个高中生的心理准备,我刚刚有一点开始抱怨高中生活的热情。

我说:听说高中每天5点多就起床了,太可怕了吧。我的邻居,一个初中生的妈妈,说了一句话:习惯就好了,习惯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的。

我当时有一点愣住了,我心中想听到的大概不是这样的答案,然后默默地又觉悲哀。后来果真就是这样的,日复一日,慢慢习惯,习惯了以后就会觉得理所当然。有时候回想起来,也总还会有自虐式的怀念。

但是你要是问我,你想再过一遍那段日子吗?不想,坚决不想。如果有人向我赞美无忧无虑的童年,我也不会相信,我自己过的童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。你问我想再过一遍童年吗?坚决不想。

幼年时期,不能自主被忽视不被理解的痛苦,在我看来那么深刻,远远大过我所经历的快乐。那些快乐都是稍纵即逝的,但是心酸感觉却一直刻在我心里,变得更好是因为它们,变得更坏也是因为它们。

前阵子见一个小学同学,他说,他还是觉得小时候好玩啊,早上起来叫小伙伴起床先玩一阵子,然后半路上拦下其他同学找他们抄作业,放学后又是一阵疯玩。我不以为然,他开车,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。

我看着窗外,心里在想什么呢?羡慕啊,又有些不屑。

我特别羡慕他,尤其是重新找到联系方式,刚开始接触的那一阵子。他的成长环境是我最羡慕的那一类,父母相爱,家庭幸福。从来没有争吵,从来不会有自己可能会被抛下的担心,从来不会需要去考虑自己到底要不要恨一个人。

安安稳稳地长大,现在安安稳稳地进入一个事业单位,想上班的时候就去一去,只会为了,“不想在所有人都工作的时候玩手机,却又实在没什么事情做”而烦恼。我一点也不羡慕他的生活,可是我羡慕他因为纯粹的爱而养成的纯粹的灵魂。简单、干净,笑起来就是阳光灿烂,不会有因为环境而养成的敏感多心。他的一生都会安好美满,简单舒适地过下去。

只是不屑也是真的。谈到一些事情的时候,我会觉得,这个人没有心吗?因为太干净而显得无趣了。我反思,这是不是安慰自己的一种借口。所谓的有趣和才华,也只是不安的副产品。

 

我会羡慕,但是却不会被吸引。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一篇文章,心里充满安全感的人会被充满安全感的人吸引,而不安的人会被不安的人吸引,于是有安全感的人们继续幸福愉快地生活下去,不安的人们却继续破碎和互相伤害。

这是很简单的道理,情感愈丰沛,体察事务愈加细微,也就愈难获得幸福。可是有什么办法呢,不安的人得靠这样的副产品活下去。因为这样,可能不会幸福,但是却能有自得。我会想起很多身边朋友跟我说过的事。

A君小时候被一个同学弄丢了练习册,那个同学成了她最讨厌的人,因为她永远记得因为作业本和其他人都不一样而带来的局促感。在我心中,做事有条有理,有知识又爱学习的B君,她说自己是一个疏远型人格。因为可能小时候,家里父母太忙,又不怎么会照顾小孩。她讲得那样冷静,好像说得不是她自己。C君说自己小时候因为原本想让父亲来送元宵而没有达成,郁闷生气记到如今。

他们在我心目中,都是那么可爱又有趣的人。

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人,很容易体会到别人的喜怒哀乐,尤其是当面告诉我的时候,我几乎能让自己置身当时的那个场景。只不过,共情很好,可以更好地换位思考更好地去理解别人;共情也很坏,我总是很容易被他人所影响,有时候思虑太多而变得优柔寡断,也更容易被负面情绪裹挟。有时候看一些事件下的微博评论,都能生气地想摔手机。

很希望自己的内心能更坚定,更强大,但是却不想丧失理解他人的权利。

有时候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,比如人的能力是不是会因为某一项很厉害,与之相伴的另一项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削弱呢?比如不受外界影响和理解他人。我之前跟一个朋友聊过这个想法,他直接跟我说,不要想那么多,先踏踏实实地学习吧。可是还是想自己想出一个答案,会还是不会呢。

人在困惑时,总是想要得到答案,那个答案你无力改变也好,你无法接受也好,可是你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立在那里。

一次坐大巴,在高速路上开着突然堵了,等了一会不见动静,司机让售票员问问其他开同一条线路的同事到底前面出了什么事,售票员跟他说那个相对方向的同事没遇到。

“再问问再问问。”司机锲而不舍,售票员有点不耐烦却也只好答应他。我很明白司机的感受。等待等待,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情况下无限期地等待,太令人焦躁了。这种焦躁需要对具体事务的咀嚼才能去对抗。

售票员的手机里发来消息,前面路已经通了,可以过去了。久久沉寂的车子终于再次发动,嗡嗡地抖动,像一只准备重新上路的兽。

 

 

 

责任编辑: 3947DJX TS001
责任编辑: 3947DJX TS001
广告